欢迎光临合肥新闻热线!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国际

杨妈妈和她的孩子们

“杨妈妈,您好!我现在大学生活一切都好,很感谢您一直以来的资助,延续了我读书的希望。我会珍惜在大学的时光,好好学习,练好本领,将来做对社会有用的人,像您一样帮助更多的人。”

这是18岁的小媛发来的一条短信。

小媛口中的“杨妈妈”,是国家税务总局重庆两江新区税务局鱼嘴税务所干部杨霞。2017年开始,杨霞一直资助小媛等五名凉山贫困学子。在那些孩子眼里,“杨妈妈”不仅仅是他们的资助人,更是他们的亲人,他们的希望!

旅游时的一次意外家访

杨霞与小媛的相识有些偶然。

2017年10月,杨霞与家人在凉山州美姑县旅游时,无意间了解到基伟村彝族少女小媛家境困难、即将失学。她马上终止旅游计划,改道去小媛所在的寨子里“家访”。

杨霞了解到,小媛兄妹三人,家里除了父母务农种土豆之外没什么其他收入。作为家里的老大,正在读初中的小媛面临辍学。

当时的情景,杨霞还历历在目:“房子很破旧,家里没什么像样的家具。”

这一切强烈地冲击着杨霞的内心。她当即决定,资助小媛完成学业。

离开前,杨霞把身上所有的1300多元现金,都掏给了小媛的爸爸。

从那以后,杨霞成了小媛心目中的“杨妈妈”。她不仅每月固定汇给小媛300元生活费,连小媛用的眼镜、自行车,以及体检等较大的开销也全包了。每当寒暑假,“杨妈妈”还会把小媛接到重庆,为她联系勤工俭学岗位。

除了小媛,五年来“杨妈妈”又陆续资助了凉山州基伟村、树窝村面临辍学的四位贫困学生。

让“杨妈妈”欣慰的是,五个孩子都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习惯,而且品学兼优。2021年考入大学的小媛,更是成为了一名公益积极分子,学校义务劳动、无偿献血等活动,都少不了她的身影。

“他们能够力所能及地去帮助更多的人,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。”对于受助孩子的爱心传递,“杨妈妈”很是欣慰。

乌江边有个“窝棚小孩”

资助大凉山的这五个孩子,并不是“杨妈妈”第一次爱心助学。她的捐资助学之路始于2011年。

“乌江边,有个窝棚小孩。”

“彭水高谷镇6岁贫困孤女,家庭极端困难,急需救助。”

2011年6月,刚从部队转业到税务系统不久的杨霞,在网上看到了这样的帖子。热心肠的她第二天就坐上了去往彭水的大巴车。

“窝棚小孩”原名姜林林,爸爸在她出生前半年死于癌症,妈妈在生下她第二天,也因心脏病发去世,一家只剩下她和奶奶二人相依为命。

“看着跟我孩子一般大的林林,穿着一件脏得看不出颜色的针织衫,我当场就忍不住哭了。”杨霞记忆犹新。

杨霞知道,面对家境贫困、没有生活来源的一老一小,一个人的帮扶力量是远远不够的。于是她回到单位后,将“窝棚小孩”的情况汇报给了党支部。

鱼嘴税务所党支部研究之后,决定支持杨霞的助学之举,推出一个个暖心帮扶举措:承担姜林林全部学杂费用;在学校附近租房,方便孩子就近上学;每年至少实地探望两次;杨霞个人每月汇款200元。

除了必要的物质捐助外,身为孩子们心目中的“杨妈妈”,和同事们还格外注重对姜林林进行学习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支持。税务所的同事们各展所长,帮她补习英语,教她画国画,给她疏导心理……

2020年,初中毕业的姜林林报考了一所职业教育学校,学校根据她的家庭情况减免了学费。

“十年过去了,林林都快长得比我们高了!”“杨妈妈”欣慰地说,十年里,陪她一起成长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:“我们的资助和关爱一直没有停下,因为这是爱的承诺和坚守。”

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

在爱心助学道路上,“杨妈妈”并不是独自一人在战斗。在她的感召、带动下,周围越来越多的人也加入到这个扶贫助学、奉献爱心的行列。

家人是“杨妈妈”的坚实后盾。每次“杨妈妈”到受助孩子家中家访,丈夫黄先生总是跟她一起,为她出谋划策。

每次“杨妈妈”邀请受助孩子到重庆游玩或者勤工俭学,儿子典典总会慷慨地将自己的文具、零食与小伙伴分享,并带他们去游乐场玩耍,体验重庆美食。

鱼嘴税务所在帮扶“窝棚小孩”的过程中,还资助了姜林林村里一对与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兄弟。目前,这对成绩优异的兄弟已顺利就读高中。

同事兼好友陈杰在“杨妈妈”的影响下,也主动资助了江北区五宝镇的一名贫困儿童小红梅。跟“杨妈妈”一样,每月固定汇生活费,并解决她学业中的重大开销。

很多陌生人的积极响应和参与,更是令“杨妈妈”感动不已。2021年冬天,在“杨妈妈”发出“某贫困山区孩子缺少过冬衣物急需社会捐助”的朋友圈后不久,装满新衣服和干净旧衣服的大小包裹从各地寄来。“这些衣服价值并不高,但都代表着每个人的善念。”“杨妈妈”说。

“杨妈妈”还积极牵线重庆奥特斯科技有限公司和潼南长兴小学、重庆韩泰轮胎有限公司和潼南三星村小学等爱心企业,与相关学校建立了爱心资助关系。

十几年来的爱心付出,使“杨妈妈”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肯定,她先后获得国家税务总局三等功、江北区首届道德模范、江北区最美家庭、两江新区最美家庭等诸多荣誉。

为何十几年如一日投身爱心助学?“杨妈妈”表示:“我小时候家境也不好,靠的是大家的帮衬,才有机会出来读书。我并没有在做什么大事业,只是力所能及给贫困孩子一些接济,鼓励他们勇敢向前,这也算是我对社会的一种回报吧。”

“遇到了就做,有能力就帮”,这是“杨妈妈”的座右铭。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“做”,一次又一次的“帮”,诠释了一名党员的初心坚守和质朴执着,展现了心系人民、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。

(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)据华龙网

杨霞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合肥新闻热线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阿里云服务器
Copyright 2003-2025 by 合肥新闻热线 hf.affnews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
关注我们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