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|萍静的萍
首发|萍语文
无数家长在后台问我,孩子到底要不要补习? 这分明就是天下第一问,其实我也一知半解。
我想起,一个学生在作文里的感慨: 十年寒窗苦,最苦莫过于补! 我又想起,另一个学生在日记里的倾诉: 妈妈总是貌似民主地对我说,数学补不补你说了算! 可是,不补我也怕掉队啊!
落后了补习,就像感冒了吃药——感冒是好了,但你永远不知道,是那颗伤风胶囊的疗效,还是恰好到了痊愈的时候。
补不补
我也无解
要补习吗? 不要补习吗? 要补习吗? 不要补习吗? 我想起周星驰的彷徨眼神,他长叹,好乱啊!
的确,在应试教育的大船上,谁又胆敢蔑视分数和升学呢?家长和学生的无奈是这样的——别人家的孩子都在补,你若不补,总觉得坐立不安。于是,补习又成了一种攀比。 古人已在诗中暗藏玄机,一句“学海无涯苦作舟”和一句“沉舟侧畔千帆过”,让多少学子不敢片刻停泊?
是啊,既不敢慢待了分数,也不敢误了时光。补还是不补,我也无解。
为什么补
只能劝解
补习有两种,一是补差,二是培优。孩子偏科严重,意在拾漏补遗,有补的理由;孩子成绩尚可,意在巩固拔高,也有补的空间。
还有一种补,叫做“越好越补”。 明明孩子已经足够好甚至很冒尖了,还要大补特补,就有点逆天了。 如此补法等于拔苗助长,于是就出现了“幼儿园变小学、中学变大学、大学变不学”的怪象。可是,孩子自有孩子的生长规律,阳光空气土壤和水,都要刚刚好!
对于一心想补的家长大人们,我只能劝解——学习要留白,补习要有度。
去哪儿补
一知半解
许多欲补无门的家长又问我,去哪儿补? 我也一知半解。 双减之后,补习机构倒下了一些,又崛起了一些,良莠不分。落后的补习机构仍是以卖课为主,他们眼里没有具体的人,也没有耐心望闻问切。
所以,去哪儿补,就看哪儿能精心帮你的孩子把脉了。
不过,孩子的营养,补习机构无法全部供给。 孩子还得回家里补,聊聊人生,补的是心智素养; 还得去球场上补,打打篮球,补的是拼搏精神; 还得去大自然补,看看风景,补的是温润性情……
补什么
我有正解
若问到底该补什么? 这个我倒有正解: 一补心态,二补兴趣,三补习惯,四补方法,五补思维……排名不分先后,粒粒都是灵丹。
大多数学生最需要的补习,不是恶补知识,而是高效的学习方法。好比,要让孩子好好吃饭,你得帮他先开胃不是吗? 所以,父母大人们,在了解孩子的“脾胃”之前,请不要盲目地为孩子开列进补菜单。
有时,补什么,先要明白不补什么!
你若喜欢,勿忘分享。
请在右下角点个“在看”哦!
版权声明/原创作品,欢迎分享。禁止抄袭、洗稿、转音频、转视频,侵权必究。